班杜拉自我效能(文)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漫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个体的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不是环境的偏爱,而是个体的自我创造。

班杜拉自我效能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人的主体因素的核心,并渗透、弥漫于人类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决定了个体人生的轨迹,而且也决定了个体思维、情感、行动及其动机的模式,它还决定了个体在面临危机、失败、压力等否定性情境刺激时的身心反应方式,从而决定著个体在人生事业上的成败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幸福与否。在社会学习理论看来,个体的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不是环境的偏爱,而是个体的自我创造。

 

自我效能是一个与能力(ability)有关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应付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效验或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它是指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1986),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自重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Schultz,1990)。

 

个人对自我效能所具的信心,其强度会决定他是否愿意面对困难的情境。如果个人自认为没有能力去处理某项问题,他就会产生恐惧感和逃避的行为。如果他判断自己有能力去处理的话,就会毫不犹豫的勇往直前。

 

行为表现的成果是产生效能预期的最可靠来源,因为它是根据个人的亲身经验获得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加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预期;而重覆失败则会降低这种预期,尤其是在事情刚开始不久,即遭遇失败时。如果个人已经重覆经验到成功,建立起相当稳固的效能预期,那麽即使稍遇挫折,也不至于觉得太痛苦。偶尔遭遇失败若能努力克服,也不失为增强个人努力程度和持久度的方法,往后即使遇到重大的障碍,也能以持续的努力加以克服。因此,失败经验对个人效能的影响,部分决定于其发生的时机,和整个成败的历程。效能预期一旦建立以后,也会类化到别的情境中。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