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自我拥抱变革——《变革的力量》(书)

战胜自我拥抱变革:世界上往往是高智商人群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的人内驱力不够,而正直的人又智力平平,诸如此类。尽管很难估计,但很有可能50个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满足所有4项标准。

作者:约翰·P.科特,他是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被称为“领导变革之父”,经常为百事可乐、通用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战胜自我拥抱变革

 

书摘:

或许成年之前已经形成的显著特征与内驱力、雄心和精力有关。那些扮演大领导角色a的往往具有异常旺盛的精力。他们乐意身先士卒地完成重大任务,总是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这种内驱力往往源于较高的对自身的要求,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力求继续取得更大提升(日本人称之为“Kaizen”)。只要与吉姆·亚当森和简·卡尔森这类人待上一段时间,外人就能感受到他们停息的雄心壮志。即使表面看来不太明显,但熟悉他们的人总会谈及这种特质。

渴望干出一番成就的旺盛内驱力对大领导角色来说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像卡尔森等人,工作时间长、问题多,需要付出多年的持续努力才能实现与领导相关的种种变革,这令人精疲力竭。很难想象,如果不具备强大的内驱力,如何能够长期做到长时间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精力也受成年后经历的影响。当人们读李·亚科卡的本书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他在克莱斯勒公司大获成功的部分驱动力源于被亨利·福特二世炒了鱿鱼后所受的刺激。然而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而言,内驱力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可能就已经形成。如卢·格斯特纳早在孩提和青年时期,但凡认识他的人都称赞他的决心和干劲。基因遗传可能也会发挥一些作用,但孩子与父母以及其他亲近的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也起着重大作用。

 

一个相关特征是某种形式的智商。目前关于智商的本质引发了很多争议,因而我们只能保守地判断,在重要职位上显示出卓越领导力的人虽然很少是天才,但他们的某种智商的确超乎常人。有的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很突出,如迈耶和格斯特纳的超常才智能够很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的人则表现得较为含蓄,如玛丽·凯习惯隐藏她的锋芒。

智商在定向过程中尤其重要。众所周知,在这一过程中要接触大量不同信息,筛选出相关内容,这无疑是一项考验认知水平的复杂任务。

智商的形成当然是童年受教育的结果,但从生物学角度看,也受遗传因素和产前护理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10岁时表现出中等偏下的智力水平,但到了40岁智商超乎常人,这是不符合常识的(基于所有合理的方法,而不是基于一次智商或一系列学业成绩判定)。

 

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心理或情绪健康。像鲍勃·克兰德尔和洛德·库克这样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除了偶尔产生的自恋、偏执或高度不感。这使得他们在和世界联系,尤其是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了曲解和麻烦。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健康可能是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这种基础或者基础太薄弱,圆滑的社交能力就很难在后期形成。

心理健康在领导过程中的三个方面都很有用,因为这些方面都有人际交往的因素。而且,在激励他人时更是尤为重要,因为需要准确解读他人的感受和价值观。心理健康在定向过程中必不可少,要求决策者不带任何曲解。纵观历史,许多伟大都是因感情用事而遗恨千古。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