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约翰·列侬:摇滚神话的爱、生命与死亡(书)

在约翰的生活、爱情、死亡中的一次漫游,以致敬他从1940年到1980年的四十年伟大人生。

歌德说过:“自视过高或妄自菲薄皆大谬不然。”

 

约翰两者皆沾。他一方面总觉得自己创造力超群,但又怕别人发现自己是装出来的,担心会穿帮。冒名顶替综合征1这个古已有之的恶魔,侵入了他们中最优秀的那个。作为舞台上的主角,约翰在录音室里对声音要求很高,尽管如此,他还是经常抱怨说他不喜欢自己唱歌的方式。他会让制作人为已经被广泛认可为摇滚乐最伟大的声音之一制作双轨,并不惜用上所有技术手段来“让声音听起来更好”。“你就不能在上面糊上一层番茄酱或者别的什么吗?”有一次他这样对乔治·马丁说。这位温和的绅士差点就被说动了,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什么样的制作人能精益求精,把握艺人的魅力,诠释他们的天分,并提炼出他们最出彩的光辉?凭着无尽的耐心,乔治切割披头士这块原石,探寻其中的美玉,并将其雕琢、打磨成闪闪发光的声音艺术品。面对他们的产能和创造力,他内心喜悦却不动声色。或许只有他才能将披头士的歌曲诠释、增色,提升成为前所未有的优秀唱片。除他之外,再没人持有打开他们创造力核心的钥匙。而他从约翰那里得到的,只有不情愿的尊敬和情不由衷的肯定。披头士解散后,这种感情更是恶化成怨怼。约翰开始贬低,继而侮辱乔治的贡献。他甚至会在晚餐时口吐恶言来毁掉一个愉快的夜晚。有一次在纽约,他就这样语带讥讽地攻击他的同伴,说如果有机会,他会把披头士所有的歌都重录一遍。“什么,就算《永远的草莓地》也要重录?”乔治大叫,本能地想保护约翰的绝妙创作。“《草莓地》尤其要重录!”约翰咆哮道。他无法控制自己。

 

乔治对此不予理会。他解释道,披头士中没人关心在适当的地方给予赞美这件事。

 

“但当时,”他在回忆录《你只需要耳朵》中指出,“我从不期待从他们那里得到褒奖。他们有着独立且乖僻的气质,对谁都不在乎,这是我打一开始便喜欢他们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决定签他们的因素之一。”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