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文)

延迟满足:知道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怎样,借助一颗棉花糖或许可以做出预测。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

延迟满足

 

知道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怎样,借助一颗棉花糖或许可以做出预测。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回忆说,“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然而,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