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童话之《解读童话》(书)

毁童话之解读童话:有些人如果没有短暂的经历,或者见证了所有美好的时光,就不会坚持去经历分析过程的辛酸;只有记住天堂的样子,他们才能在漆黑的夜旅中继续前行。疗愈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时才会真正发生。

作者:

(瑞士)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1915—1998)。她被公认为荣格心理学的杰出继承者,也是童话心理解读的代表人物。她毕生致力于发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并将荣格学到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童话分析。她一生写了很多,《童话解读》是她的代表作。此外,她还在苏黎士创办了荣格学院,心理学家申荷永、吕旭亚及河合隼雄等人都曾在该学院学习和深造。

毁童话之《解读童话》

书摘: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火一般代表情绪反应的热度等相关概念。没有情感之火,就没有成长发展,也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的意识。

如果有人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没有感觉或痛苦,没有绝望、仇恨、冲突、愤怒等。我们可以相当肯定,他不会有太多的潜意识想法,而整个过程只是一堆没完没了的“废话分析”。

因此,火,甚至是破坏性的火焰,如冲突、仇恨、嫉妒等,可以加速成熟的过程,同时,它真的像“法官”一样澄清事情。有火焰的人会卷入问题,但至少他们在努力,同时陷入绝望。

火焰越旺盛,情绪失控的破坏性作用就越危险,各种灾难和恶行都有可能发生,但同时也让审判过程不断向前推进。火灭了,什么都没了,就像那种老是触及要害,从不致力于分析和治疗的人。他心里没有火,所以不会有事。

之类的故事也发生在一些人身上。他们失去了与生活流的联系,同时也失去了走出精神困境的希望。当他们开始心理咨询,接受另一个人的温暖关注,经过几个小时的分析,就会有显著的发展,原有的症状消失,个体经历了奇迹般的痊愈。

但是不要上当!只有5%的这类病例能维持这样的治愈效果。还有一些情况,过了一段时间,原来的苦恼完全回来了,症状也复发了。就像很多人看心理书缓解焦虑、抑郁等,当时觉得豁然开朗,过了一段时间又重新陷入了过去的问题。

疗愈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时才会真正发生,因为真正的疗愈不是分析中稍纵即逝的火花,而只有在与对方建立持久的关系时才会发生。建立这样持久的关系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只有这样你才能说愈合真的很稳定。

为什么潜意识或者大自然会对人开这种残忍的玩笑,先治后留?为什么要把香肠挂在狗鼻子下面,然后带走?太缺德了!

但有些人如果没有短暂的经历,或者见证了所有美好的时光,就不会坚持去经历分析过程的辛酸;只有记住天堂的样子,他们才能在漆黑的夜旅中继续前行。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在分析的初期,潜意识给出了奇迹治愈的可能性。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