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人格——《动机与人格》(书)

影子人格,必须被认为是一种个人的投影,而不是一个合理的哲学或科学位置。

影子人格

 

作者: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1908年-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193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布朗蒂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20世纪50年代,与哈佛大学教授罗金共同召集“人类价值新知识”专题讨论会。1962年,与罗杰斯等人创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人类价值的新知识》、《科学心理学》、《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书摘:

我们认为,基本需要有着可以察觉的遗传基础,但假如我们仅用肉眼去寻找本能,并且只有当一种本质显然而且确实独立于环境,并且比全部环境力量更强有力时,才认为它是本能,那么,我们就很可能犯大错误。为什么就不会有虽然是类本能但仍然较容易受压抑或控制的需要呢?为什么就不会有容易为习惯、暗示、文化压力、内疚等掩饰、更改甚至抑制的需要呢(例如,爱的需要似乎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为什么就不会有弱本能呢?

也许,推动文化论者攻击本能论的力量主要来自这样的误解,即把本能等同于不可抗拒的力量。任何一个人种学家的经验都同这种看法相抵触,所以攻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我们对文化和生物两种因素都有恰当的尊重,并且,假如我们进一步考虑文化是比类本能的需要更强的力量,那么,下述主张就不是谬沦而是理所当然的了,如果我们要使柔弱、微薄的类本能的需要不被更强的、更有力的文化所吞没的话,就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相反。它们很可能被吞没,尽管这些类本能的需要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是强大的,即它们顽强地坚持要求获得满足,一旦受挫,就会产生严重的病态后果。

这个社区的很多成员提呈特点是深刻的绝望和犬儒主义有时沦为腐蚀恶意和残酷的前景。实际上,他们否认人类改善自然和社会的,或发现内在的人类价值,或者是热爱生活的一般的可能性。

一种亚文化的绝望,这种态度,这种反道德在捕食和绝望是真实的,并在这本书中提出的那种初步数据“比你更腐蚀性”在许多参考书目中列出的著作。虽然它仍然是必要的非常谨慎人性肯定的先决条件“善”,这已经是可以拒绝的坚定信念,绝望人性最终基本上堕落和邪恶。这样的信念不再是口味的问题仅仅是。现在可以只维持一个确定的盲目性和无知,被拒绝考虑的事实。因此,它必须被认为是一种个人的投影,而不是一个合理的哲学或科学位置。


点击此按钮,了解更多

FavoriteLoading加入收藏夹

Leave a Reply